您所在的位置: 观点
多渠道开展幼儿品德教育
时间: 2009-12-17 来源:200910141334039268
 

 

多渠道开展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时期正是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要从幼儿时期抓起。心理学家研究证明,2~7岁是一个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幼儿好奇,好模仿,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都很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时候如果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处理好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的要求,后就会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行为;这个时候如有关爱父母、尊重老师、对周围的事物有爱心,以后就会爱自己的国家、工作;这个时候如果能够热心帮助、关心别人,对人有礼貌,长大后就会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这个这时候如果能善于把一件事做到底,以后就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勇于克服困难的人。无数事实证明,人的各种道德品质无一不是在学前期萌发出来,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所以对学前期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对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要有一定的载体和特殊的方法,不能只靠讲道理,要符合孩子的特点,吸引孩子注意,这样才会有效果。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园从以下几方面对幼儿进行了系统的品德培养。

  一、通过古诗文诵读、民间故事的讲述活动,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1.古诗文诵读中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品德教育

  现今的家庭中很多都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不自觉的就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喜欢独占,不懂孝敬父母、尊敬老人,不懂谦让、不能与人合作等等坏习惯。如果直接给孩子讲要孝敬父母,要关爱老人,和同伴友好相处这些大道理是很单调也很枯燥的,孩子听不懂,也记不住,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可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形式,告诉孩子父母是最辛苦、最可爱的人,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心,我们要孝敬父母,寓道理于幼儿喜爱的事情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古诗文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琅琅上口,通过日常教育活动让孩子熟练掌握诗词内容,背诵如流后,教师再把诗文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这样更利于孩子接受和理解。例如《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唐诗中的《游子吟》都是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教师把诗中的小故事,以浅显的语言讲述给孩子听告诉孩子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自己对父母的爱,在家里能够孝敬、爱护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外面也同样能够尊敬、帮助其他的老人。通过教师的讲述很多大道理变得生动、现实起来,在这样的讲述活动中学习大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话解释道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教师的一个切实有效的好办法。

  2.民间故事,成为形成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载体

  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蕴含着丰富品德教育内容,例如《狼来了》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子由于多次说谎骗大人,导致最后真的遇见大灰狼了也没有人相信他来帮助他,自己的羊都被狼吃掉了的故事。教师要做的就是把故事和生活联系起来,用故事说话,教育孩子不说谎、守信用;《鲁班学艺》讲的是小鲁班不怕辛苦,非凡才艺是靠艰苦磨练虚心学习勤奋专研而来的,最后成为了木匠祖师的故事。在故事中,要让孩子知道一个人一定要勤奋学习,并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渔童》、《精忠报国的岳飞》、《中秋节的来历》等一系列故事以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祖国有着富饶美丽的大好河山,国家风景秀丽、地产丰富,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的质朴和可爱。众多的民间故事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进而对本民族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在无形中鼓励幼儿努力学习。

  《聪明的阿凡提》以讽刺幽默的语言叙述了阿凡提用智慧巧妙地打击敌人,帮助穷苦百姓的故事;《神笔马良》中讲述了小马良用神笔为老百姓做好事,并教训坏县官的故事。这些故事帮助孩子分善恶、明是非,了解善良的人坚持到底一定会战胜邪恶的。长期的熏陶感染下,孩子就会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一个善良、勇敢、正直的人。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给孩子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道德要求,帮助幼儿不断地积累各种道德品质。

  二、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1.优化室内外环境

  优化幼儿的生活环境,重视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充分调动幼儿周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陶冶性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不同年龄、不同主题出发构建一个新颖、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环境,用环境这一无声的语言来教育孩子。

  走进我们幼儿园大院,首先看到的是各班教室玻璃上设计了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在各楼层的走廊上是小朋友参加各种活动留下的精彩镜头;幼儿园大厅,是彩塑板制作的太空飞船图案,以此渲染了幼儿园和平友爱、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气氛;走进班级活动室,每班的墙壁上都有一块德育教育园地,有手工艺品、家庭组照、活动绘画等互动墙;各班都开设有德育活动区角。在我园,环境真正作为一种德育教育工具,辅助教师对幼儿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和道德意识培养,使幼儿不知不觉中得到环境的熏陶和启迪。

  2.主题活动凸显德育教育

  主题活动中渗透爱家乡的教育,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如:在园本主题课程"杨柳青年画欣赏"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到杨柳青石家大院、年画馆参观,幼儿在参观活动和年画欣赏活动中,在教师、家长真实地、健康的情绪感染下,熟悉了我们历史悠久的杨柳青,了解了家乡的特产,发现了家乡的美丽,从而自然的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了美化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细化德育教育

  "教在理智的有心,学在快乐的无意",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应只是言者,而且还应是行者,要像妈妈一样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名幼儿,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幼儿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也逐渐学会了去关心、帮助别人。我们教师不小心撞倒了孩子,就会蹲下去真诚地向孩子们说声"对不起",我们在打扰孩子们的活动时,就会悄悄地说声"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们教师用平等的对话、赏识的眼光、和蔼的微笑和幼儿进行交流,指引幼儿快乐的成长,真正溶入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

  三、实现家园、社区德育教育资源整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美好、善良的品德都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我们首先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整合家庭、社区资源优势,拓展德育教育活动平台。通过召开德育教育主题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分发学习资料、树立学习典范等,帮助家长改变重智力轻道德品质的错误观念,切实提高家长实施家庭德育的能力。

  1.利用节日教育丰富德育活动内容

  在幼儿园传统的节日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阿姨、奶奶等教育,让幼儿了解节日的名称、由来,请每个幼儿在家帮助妈妈、阿姨、奶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使幼儿从中感受劳动的辛苦,从而萌发孩子们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付出努力的人们的情感。重阳节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为老人送去精彩的节目;汶川地震组织师生"为灾区人民募捐",达数千余元。

  让孩子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滴良好行为的积累的,垒筑起美好品德的大厦。通过一件件小事,激励孩子懂得了什么叫为他人尽责任,为社会分忧,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行动成自觉。

  2.组织家长活动,活跃德育内容

  我们组织家长活动,请各种职业的家长到班级做一次"爸爸老师"、"妈妈老师",让他们向孩子剖析社会与人们的关系,请家长从职业特点出发,为孩子们设计特殊的活动,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认识了自己父母的工作,增进了幼儿爱家长的感情,同时还较好地促进他们形成自信、开朗的性格。

  3.参与社区文明共建拓展德育教育

  社区教育是幼儿园活动的延续,通过特定的时期、适当的机会,挖掘幼儿教育空间,充分发挥社区的自然资源和教育资源,使幼儿园、社区共育不断得到发展。我们幼儿园和社区共同开展了"节水宣传活动"、"手足口小知识宣传活动"、"消夏晚会联谊活动"、"共育文明之苗、齐开文明之花"活动等等,拉动了社区文化建设,提升了社区文明品位,为幼儿创建了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社会环境。

  古人云"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幼儿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幼儿时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幼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把幼儿德育做到实处,我们就能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