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的教研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张 严
传统的教学研究通常是自上而下的"教练式"教研,教师在活动中大多是被动的参与者,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主体,教学研究被固定为"一人讲,大家记"的被动模式,许多教研活动是凭经验、凭权威进行的,缺乏创新,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这种旧的教研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且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碍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园本研究这一新的途径与方法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以改进实际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旨在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要素,为促进幼儿园、教师及幼儿的共同发展创造新的活力。
随着"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深入开展,教师作为园本教研的主体,教师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尤为重要。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常规性教研、案例式教研、课题式教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常规性教研
常规性教研是以教研组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目的是使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反思的习惯,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共同分享、交流有效的教育策略和经验,帮助教师解决日常教学中困惑和随机性的问题,促进教师自主地发展。
在常规性教研中,我们注重让教师自问、自省,直观、具体地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教师一课"三思而行"。如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会变的颜色》,活动前教师通过预操作思考幼儿的原有水平和关键经验是什么?教师要分析体验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幼儿感知颜色的变化;活动后教师要从幼儿是否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是否获得发展的角度反思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通过"实践-反思"式的教研过程,教师通过师幼互动,验证教育行为与教育方法的适宜性,逐渐形成"人人动脑,争先发言"的教研气氛,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案例式教研
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就必须把教师放置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加以磨练。因此,我园十分
重视案例式教研。
我们主要采取两种形式的案例式教研,一种是借鉴他人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例进行分析研讨。带领教师观看一些全国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或本市优秀教育活动展示课等,组织教师结合《纲要》的理念,对照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借鉴案例成功之处为我所用。如教师看完"老鹰捉小鸡"的活动后,真正理解了在音乐活动中如何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如何观察、分析幼儿行为表现;如何判断生成教育的价值等,而这些正是《纲要》所倡导的精神。
另一种是组织教师对发生在身边的优秀案例进行研讨,对日常教育工作中的某些教育情景片段进行观察与分析,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如"在游戏中应怎样把握幼儿的关键经验来投放适宜的材料";"户外活动中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组织与指导";"教育活动中应如何避免无效提问"等等,通过案例分析,教师能够及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碰撞中教师头脑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行为进行了有机对接,从而实现了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课题式教研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教育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既有助于改进教学,又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我园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开设的"图书区"经常无人"光顾"。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地探究其中的原因,我们申请了市级课题研究--《将早期阅读活动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将图书区的图书与环境进行了重新调整,从图书的分类与摆放、环境的创设与布置等来吸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有效地解决了"图书区"经常无人"光顾"的问题。
近年来,我园经过调研,充分利用并整合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将杨柳青年画、剪纸等民俗文化引入教学内容,开展了《充分利用地区民俗文化资源,促进幼儿获得发展》课题研究,教师在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困惑和疑难,如: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怎样筛选杨柳青年画欣赏内容?如何引导幼儿开展杨柳青年画欣赏活动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园充分利用集体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面对面交流、探讨,最终达成开展杨柳青年画欣赏活动中的诸多共识,探索出适合本园实施开展民俗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在课题实施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借鉴为幼儿筛选图书的经验,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杨柳青年画中的童趣人物及所表现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筛选,将画面人物单一、表现内容突出的《连年有余》、《春牛图》、《百事如意》等作为小班欣赏的内容,大班重点筛选了人物多一些、所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且能发挥幼儿想象力的《五子爱莲》、《欢天喜地》、《琴棋书画》、《十不闲》等内容,中班欣赏的内容借于小班与大班之间,将《福寿三多》、《五谷丰登》、《福扇吉祥》等作为欣赏的内容,并将杨柳青年画逐渐整合为语言活动,美术活动的教育内容,正是这一个个课题深入分析与研究,让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在经历了从困惑、模糊到明晰的过程中,开始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研究中提高,逐渐从园本研究中体验专业成长的快乐。
总之,在教研实践中,我们坚持把探索有效的教研方式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园本教研的深入开展,丰富了我园的教研形式,活跃了研究氛围,教师的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成果积累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内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教师逐步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